最近《长安荔枝》《国色芳华》等唐代剧热播,主角们身着华服意气风发——但您有没有想过:真实的唐代“高定”袍服,真像剧中那样金光灿灿、纹样浮夸吗?
穿越时空,一件来自1200多年前的“高定”长袍,就静静地躺在中国丝绸博物馆里!这件“镇馆之宝”——唐代锦袖宝花纹绫袍或许能颠覆认知!
它没有镀金镶钻,看似朴素,却暗藏让现代织工都惊叹的“黑科技”,无声宣告着大唐真正的时尚霸权!
今天,咱们就带您零距离“云”观赏这件绝世华服,解码大唐的时尚基因!
剧中男主常穿利落窄袖袍,历史确实没骗人!
这件真品袍子(上图)袖口宽仅 17厘米,完美印证李贺诗句“秃襟小袖调鹦鹉”。但反转来了: 它的通袖长度竟达248厘米!(比姚明身高还长!)
科学解释:超长窄袖是唐代贵族身份象征——袖口收紧便于行动,垂坠时却如流云泻地。想象一下,抬手抚琴时窄袖利落,行礼时长袖翻飞如鹤翼,这波操作我给满分!
不过,这件袍子可“省”不了料!它用了 足足五种顶级丝织品“拼”缝而成,简直是唐代“面料博览会”。
棕褐色宝花纹绫 (B,C):袍身主体和部分袖子,低调奢华有内涵。
黄地宝花纹纬锦 (A):主打一个最亮眼的存在!用在袖口最外缘和圆盘领边上。这种料子这可是当时“进口”的高级货——斜纹纬锦技术来自中西亚,沿着丝路传入。锦用黄底,配上白、绿、褐三色丝线织出宝花纹,厚重华贵,专用于装饰领口袖口这些“门面”位置,妥妥的“点睛之笔”。
褐色小花纹绫 (E)和黄色素绢 (D):巧妙穿插在左衣片和作为内襟。特别是左衣片里面藏着的两块黄色素绢内襟(44x13厘米),设计超贴心——防止圆领翻下来走光!大唐设计师的细节控,不服不行。
袍子的主要面料叫 “绫”,这可是唐代丝绸界的“顶流”,有“唐绫宋罗”的说法。
它最牛的地方在于:“暗花”效果!远看一片素雅,近看或在光线下转动,精美的花纹(这里是宝花纹)就神奇地浮现出来!
秘诀在于用同色丝线,靠经纬线不同的交织方式(斜纹方向、密度) ,在平整的底子上“织”出若隐若现的浮雕般花纹。
是的,唐代开创了 “斜纹作地起花” 的绫织物。这件袍子的棕褐和浅褐色宝花纹绫,正是用这种先进工艺(具体叫2/1 Z向三枚斜纹地、5/1 Z向六枚斜纹花)织成的。想象一下,正是织工们操控复杂提花机,一丝不苟地编织,才能让宝花图案如此饱满立体。
唐代绫产业规模惊人!史料记载:河北定州有个叫何明远的“绫界大佬”,家里就有五百张绫机!
绫的种类也多到数不清:按产地(吴绫、范阳绫)、按花纹(孔雀绫、犀牛绫、柿蒂绫)、按工艺(双丝绫、八棱绫)……简直就是一部行走的丝绸百科全书。
这件袍子的灵魂,当属无处不在的 “宝花纹”!它被誉为“大唐之花”,是那个开放、自信、融合的盛世象征。
“宝花纹”直径达44厘米的超级大团花,里层是八瓣花芯,中层八朵卷云环绕,外层八朵盛开的莲花,空隙还有十字小花点缀,硕大饱满,华丽至极,盛唐气派扑面而来!
唐代时无论在瓷器、金银器、石窟、建筑艺术装饰上,宝相花均十分流行,寓意吉祥和美满,而丝绸上的宝花纹则更绚丽多彩。
袖中段花纹 (浅褐绫):同样是三层宝花,但风格更写实生动。最里是重瓣花,中层是带枝叶的侧视花,外层是八朵花蕾,最妙的是—— 花下还织着飞翔的鸟鹊!这种“花鸟同框”的叫 “景象宝花” ,是晚唐流行款。
宝花纹为啥是“顶流”?因为它不是照搬某一种真花,而是融合了本土的牡丹、菊花,印度的佛教莲花,地中海的忍冬卷草,中亚的葡萄石榴……是想象出来的“理想之花” 。
造型多呈 中心对称放射状(像光芒四射),常以十字、米字分成四、六、八、十二等偶数份,结构严谨又华丽。它是“盛世LOGO”,从丝绸到瓷器、金银器、敦煌壁画……无处不在!
花形饱满丰硕,立体感强,完美诠释了大唐的强盛、包容与奢华审美。
没有浮夸金线,却用 “暗纹魔法” 征服眼球;不靠艳丽染色,却以 “几何混血花纹” 封神美学顶流;甚至贴心设计 防走光内襟……这才是真实的大唐时尚:低调的奢华,实用的精致,海纳百川的创造力!
下次追剧时不妨细看——若出现 “左衽盘领+超长窄袖+背后开衩+暗纹宝花” 的袍子,恭喜您,遇到真·考据党了!
牛配资-股票配资网址之家-专业的股票配资门户网-股票配资平台个人代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