矿工刘海峰:从“设备医生”到“省技术能手”的逆袭之路
“师父,这个齿轮泵温度太高,拆装空间又小,常规工具根本伸不进去!”井下昏暗的灯光下,刘海峰额头渗出汗珠,手里攥着扳手,却怎么也够不到故障部位。
“别急,动动脑子,工具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”师父王小波的声音从身后传来。
刘海峰盯着设备愣了几秒,突然抄起一根钢管,三下五除二弯折成特殊角度,再套上扳手头——不到五分钟,一台自制“异形扳手”诞生了。
齿轮泵很快被拆下更换,采煤机重新轰鸣起来。
这一幕发生在2023年山东能源集团技能大比武的模拟现场。
谁能想到,这个临场发明工具的年轻人,三个月后竟一路过关斩将,捧回了“山东省技术能手”的奖杯。
“设备会说话,你得听得懂”
2010年,20岁的刘海峰初到兴隆庄煤矿时,面对三层楼高的采煤机直发怵。
这个由2万多个零件组成的钢铁巨兽,稍有不慎就会“罢工”,每次故障都意味着数百万元的损失。
“当时连液压阀和轴承都分不清。”刘海峰回忆道。
但这个瘦高个儿有股倔劲儿,别人下班喝酒聊天,他抱着《综采设备原理图解》在宿舍啃到半夜,把设备结构图画满整个笔记本。
工友笑他“走火入魔”,他却说:“设备会说话,你得听得懂。”
2020年,矿上把这位“技术痴”调到了综采车间采掘机组,拜入全国劳模王小波门下。
师徒俩的“特训”堪称魔鬼式:王小波故意把设备调出十几种故障,要求刘海峰蒙眼摸零件辨型号;深夜突击打电话让他去井下处理“假故障”,实际是考验应急反应。
“有次师父把采煤机液压系统搞乱,我折腾六小时才修好。”刘海峰抹了把脸上的机油,“但就是这种折腾,让我摸透了设备的‘脾气’。”
十分钟解决“要命”故障
真正的考验来自实战。
去年7月,井下新装的双联泵突然“趴窝”,整个工作面停产。
技术员们轮番上阵无果,最后把电话打给了刚下夜班的刘海峰。
他冲到现场,耳朵贴着泵体听了十秒,突然笑了:“安全阀调压值设小了,这泵‘饿’得没劲儿!”随手拧动调节螺栓,机器立刻轰隆作响。
从到场到解决,全程不到十分钟。
“就像老中医号脉,高手一摸就知道毛病在哪儿。”工区主任张建军竖起大拇指。
类似的神操作越来越多:用废旧钢管制作专用扳手,把抢修时间从4小时压缩到40分钟;发明“听诊法”预判轴承磨损,避免过十次重大故障。
技能大赛上演“逆风翻盘”
2024年山东能源集团技能大比武现场,意外发生了。
决赛环节的采煤机突然漏油,裁判组准备更换设备,刘海峰却举手:“给我五分钟!”
在两百多名选手注视下,他快速拆开液压阀,发现是密封圈装反了。
“新设备出厂就有瑕疵,太罕见了!”裁判长后来透露。
这个“火眼金睛”的发现,让他以97.8分拿下冠军。
如今,刘海峰的工作服口袋里总装着两样东西:一本翻烂的《机械故障诊断手册》,一盒徒弟们塞的润喉糖——“刘工讲课时太投入,经常哑着嗓子还比划。”
从青工到技术能手,刘海峰用了十四年。
但问他秘诀,这个35岁的矿工只是搓着满是老茧的手说:“设备不会骗人,你流多少汗,它就给你多少笑脸。”
(注:文中技术细节经山东能源集团高级工程师李明核实)
牛配资-股票配资网址之家-专业的股票配资门户网-股票配资平台个人代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